河北北方学院是一所有着红色血脉和抗战基因的高等学府。学校农学专业的源头是创办于1923年的察哈尔实业学校,1929年升格为察哈尔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33年在老校长张砺生带领下参加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医学专业的源头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创办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冀晋分校,抗战胜利后,跟随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构移驻张家口,1949年4月华北医科大学张家口分校集体转业张家口,白求恩精神传承至今。现今,河北北方学院在市内的办学旧址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继续发挥着红色文化育人的功能。
8月29日上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第10次集中学习。学习主题为弘扬抗战精神、育好时代新人。大家在市内办学旧址进行现场研学后,又组织了集中学习研讨和交流分享。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一行首先来到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冯玉祥图书馆,也称爱吾庐,现在是张家口市救助站。河北北方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陈韶旭讲述了这里的革命过往。1925年,李大钊先生多次来到这里,为张家口播撒革命的火种,当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926年9、10月间至1929年12月22日,察哈尔实业学校在这里办学。期间,1925年成立的团组织在学校得到发展,而且有了党的活动;学生左顺天加入了党组织,并被选派到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中共张家口地委农委书记、著名农学家乐天宇在此任教,他曾在延安提出了开发南泥湾的建议。在这里,察哈尔实业学校升格为察哈尔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成为察哈尔省乃至冀西北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专科学校。1933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冯玉祥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这个院子里,共产党的代表与冯玉祥一起酝酿筹划,制定了同盟军的行动纲领。察哈尔省立农业专科的学生也在老校长张砺生的带领下组建察哈尔自卫军,作为同盟军的组成部分,开赴察北抗日前线,浴血冲杀,收复失地。
随后,一行人来到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桥西区第十六中学的小楼。十六中时俊祥老师讲述了这里与红色医科大学的历史渊源。这里曾经是1943年建立的伪蒙疆中央医学院。1945年晋察冀部队收复张家口后,白求恩卫生学校进驻张家口,接收了这所学校,先后更名为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张家口医学院。1946年,中国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都在这里办学,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曾经是两所大学的附属医院,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红色医科大学在张家口的激情岁月。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张家口市第六中学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六中副校长郝树枫深情讲述了张家口的抗战历程。1958年7月1日至1960年12月,这里曾经是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教育的前身--张家口医学院的二部,见证了我校医学专业第一次升为本科。1945年8月23日,晋察冀部队收复张家口,张家口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收复的第一座省会城市。9月14日聂荣臻率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构从保定市阜平县移驻张家口。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诠释着中国共产党无愧于伟大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最后,大家在张家口六中会议室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党委副书记徐献彬进行分享发言。大家认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到有抗战基因的我校办学旧址实地研学,重温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提高了对办学治校历程的认识,而且思想受到了洗礼,党性得到了淬炼。大家表示,一定要向老校长张砺生、郎宝信等前辈学习,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党委书记牛春雨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抗战历史是一部饱含屈辱与悲壮的血泪史,更是一部彰显不屈与抗争的英雄史。它所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会议强调,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抗战的烽火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段特殊的历史,是我们校史中极为光荣和珍贵的一页,是我们所有师生校友共同的精神源头和文化根脉。铭记这段历史,弘扬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会议要求,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要持续深化革命历史学习,在铭记抗战伟绩中汲取信仰力量;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在弘扬优良传统中赓续精神血脉;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在培育时代新人中践行初心使命;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展现担当作为。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党外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研学活动。张家口市民政局、桥西区、张家口市第六中学、桥西区第十六中学相关领导应邀参加了相关活动。校领导向3个单位赠送了河北北方学院编写出版的抗战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