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系统总结“十四五”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共性任务“混播草地建植和利用”技术成果,集成草地建植、管护、放牧利用关键技术,谋划“十五五”实施方案,2025年9月22日至24日,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成型草产品加工利用岗和张家口综合试验站联合在张家口举办“多年生混播草地建植与利用现场观摩会暨全国科普月农业农村活动”。本次观摩活动由来自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50余人参加,河北北方学院科研处处长贾天军教授、张家口市畜牧推广站曹杰副站长参加这次观摩活动。
活动采用现场观摩和室内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何峰研究员介绍了“混播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十四五”期间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果。刘贵河教授带领与会代表参观了200亩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并详细汇报了张家口综合试验站混播草地建植和划区轮牧等试验的开展情况。成型草产品加工利用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史莹华教授介绍了混播草地放牧饲养和舍饲饲养两种模式对肉羊增重和肉羊品质影响试验开展情况和主要的研究结果。
观摩会上,还对混播草地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模式下肉羊胴体以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进行了展示,直观地体现了两种饲用方式下肉羊体态及胃部形态的差异。羊肉风味评价则通过代表打分的形式,从香气、嫩度、膻味、肉滋味和多汁性等方面对羊肉进行五级评分,综合评价羊肉的品质,为草饲畜产品的质量鉴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9月23日下午,组织召开“混播草地建植与利用”共性试验室内研讨。技术牵头人何峰首先介绍了研讨的具体环节和主要议题。随后岗站科学家结合各自区域特点和岗站职能,分别就技术应用区域定位及发展前景、人工草地建植和草地放牧技术展开讨论。在技术应用定位上,岗站专家认为此项技术适应在农牧交错带、丘陵沟壑区、高寒草原区及南方草山草坡等不适宜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的区域应用。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则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和气候特点,选用当地适宜的草种和混播比例进行建植。同时,应加强草地管理方面的研究,系统评价各管理措施对草地稳定性的影响。在草地放牧技术上则遵循草畜平衡原则,合理规划放牧小区、放牧畜群,基于对草地植物生物产量和种群动态监测的基础上,进而科学核定载畜量。同时,开展草地畜产品评价标准制定工作,加强智慧牧场研究和建设。通过本次研讨,初步制定了“十五五”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供稿人:刘东霞 审核:陈玉海